查看原文
其他

《李埏文集》出版(附编后记、李埏先生简介)

云大经济史 云大经济史 2021-01-26



2018年5月12日时值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,为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,我们编辑出版了《李埏文集》,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

《李埏文集》共五卷,200余万字,分别为“学术论文” 卷、“教材、讲稿与教法” 卷、“宋金楮币系年” 卷、“滇云历年传” 卷及“札记与杂文”卷。“学术论文”卷收录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至21世纪的论文33篇;“教材、讲稿与教法”卷收录了先生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、学术讲座稿,以及历史教学教法文章;“宋金楮币系年”卷是先生与林文勋教授合著的宋金纸币史资料编年和研究著作;“滇云历年传”卷是先生点校的清人倪蜕所撰《滇云历年传》;“札记与杂文”卷收录了先生的读史札记、师友忆念、序跋等,该卷附录了先生的夫人赵毓兰女士诗集《鳞爪集》,收录诗词百余首。



编后记

2018年5月12日是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开创者、著名历史学家、教育家李埏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日。值此之际,我们整理出版先生的文集,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。先生于1940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《宋代四川交子兑界考》,1942年到浙江大学任教,在史学研究和教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六十多年。我们将先生六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汇编为五卷,书名“李埏文集”四字集自先生的墨宝。正如虞云国教授所说,李先生这一代人,由于时代的原因,留下的论著只是他们学问的冰山一角。加之年久散佚,文集的搜集和编辑已难巨细靡遗,部分论著已残缺不全,如先生给研究生讲课的重要讲义《唐宋经济史》,本为8章,现只存3章。因编辑时间紧迫,文稿搜求不全,如先生的书信就未遑搜集。若新有所获,日后再做修订。

师母赵毓兰女士自1945年与先生结为伉俪,相濡以沫,甘苦与共六十余年。先生生前曾说,他的成绩也有师母的功劳。先生、师母琴瑟和鸣,伉俪情深,终生相守。师母小先生八岁,于先生辞世八年后(2016年)的11月21日,即先生冥寿日,驾鹤西去,与先生团聚于上天,似为天意。师母工于诗词,所作诗词深受马曜先生等名家激赏。《鳞爪集》本是师母自20世纪60年代初所作诗的自编小集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为免祸,师母不得不将已编就的诗集付之一炬。1969年冬,师母被强令疏散到大理乡下,一家人星散分离,天各一方,师母复作诗以解心中牵挂郁结,此后时有所作,积而为集,仍称《鳞爪集》,收录了师母1969年至1999年三十年间的诗作103首,既记录了先生一家的悲欢离合,也折射出时代的历史。今将《鳞爪集》附于先生文集第五卷之末,以明先生、师母心意相连之意。

文集的编辑得到先生的子女伯敬老师、伯重老师、伯约老师和伯杰老师的大力支持。陈衍德教授提供了当年在厦门大学听先生讲课的笔记。云南大学档案馆李怀宇馆长、图书馆年四国老师都曾帮助查找先生的遗稿。云南大学出版社蔡红华副社长高度重视先生文集的出版,亲自落实出版的各项工作。出版社殷永林总编也非常关心文集的出版,刘雨、张建丽、周元晖、严永欢、皮晓易等老师在文集的封面设计、文字编辑上精益求精。中国经济史研究所田晓忠老师带领研究生胡燕、项露林、肖来、武婷婷、孙朋朋、余猛、苏倩雯、陈娅娜、柴玲玲、乔义然、王清清等校对全部文稿。感谢以上各位的支持和付出。

在文集的编辑过程中,我们对先生原稿及已出版本中的明显错误做了修改,对部分目录体例作了调整,此外均保持原貌(包括著作和论文写作时期符合当时规范的标点等),未做改动。

先生自1943年从浙江大学返滇,即留云南大学任教,在云大工作六十余年,开创了云大中国经济史学科,并将其建设成为云南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(专门史),为云南大学历史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。文集的出版既是我们对先生的怀念,也是为了让后学回顾云大历史学发展艰难而光辉的历程,思其所自,不忘使命。

  

《李埏文集》编委会

2018年3月10日




李埏先生简介

李埏先生(1914-2008),字子泝,号幼舟。著名历史学家、教育家。1914年11月21日生于云南省路南县一个传统书香门第,四岁入私塾,1928年随家旅居昆明,先后就读于昆明市立第一小学、省立第一中学。1935年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由省教育厅保送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,“七·七”事变后回滇,次年转入西南联大,1940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。曾亲炙钱穆、张荫麟、姚从吾、陈寅恪、吴晗等史学大师,深得史学真传。1942年赴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,1943年转入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,直至2008年5月12日辞世。

1949年以后,李埏先生曾担任云南大学教授会第一任主席、昆明市教育工会筹委会主委等,并出任云南省图书馆馆长,因行政与教学不能兼顾,不久辞职回校,专治学问。先生以“公孙树精神”终身致力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,创立了云南大学封建经济史研究室、中国经济史研究所,先后任封建经济史研究室主任、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名誉所长,是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奠基人。该学科先后被评为云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、国家重点学科(专门史)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先生因与吴晗先生的亲密关系,更由于追求真理和刚正不阿的品格,被打成云南的“三家村”,受尽种种打击摧残,八十年代重新投入教学工作,共招收培养博士14名、硕士20余名,不少已成为经济史和宋史研究的中坚力量及各领域的领军人才。

先生还曾发起成立云南省经济史学会,担任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、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、云南省经济史学会理事长等学术职务,在中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领域成就卓著,刊布了《中国封建经济史论集》《不自小斋文存》《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》《宋金楮币史系年》《〈史记·货殖列传〉研究》《滇云历年传》等重要著作。先生是中国土地国有制和西周封建论的重要代表人物,在《历史研究》发表的《论我国的“封建的土地国有制”》(1956年)和《试论殷商奴隶制向西周封建制的过渡问题》(1961年),引起了很大反响,被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聘为兼任研究员。先生还被公认为中国商品经济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。他从货币经济史入手,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变革的特点,并从历史哲学的高度阐释了商品经济史研究的地位及理论,创造性地将土地制度史与商品经济史有机地结合起来。先生在古史分期、农村公社、地主阶级、云南地方经济史等研究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被誉为“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的学术大家。

 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